企業被列入異常名單會有什么后果?
發布日期:2018-10-18
閱讀次數:3266
來源: www.sinephony.com
企業被列入異常名錄將有六大嚴重后果。
企業未依法公示年度報告、未按照工商部門責令的期限公示有關企業信息、無法通過住所(或經營場所)取得聯系,或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縣級以上工商部門依法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
后果1
載入經營異常名錄記錄將伴隨“終生”
不按期公示年報的企業、個體戶將從商事登記簿中移出,載入經營異常名錄,并向社會公開。
有小部分經營者認為目前恢復記載于商事登記簿的申請手續很簡便,即使未按期年報,只要補公示了提交申請后馬上就能恢復。需要提醒的是,只要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就將向社會進行公示,接受全社會的監督,即使恢復記載于商事登記簿,曾經的經營異常痕跡也將伴隨“終生”。
后果2
政府部門實施信用聯合懲戒
不按期年報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個體戶在申請辦理工商登記備案事項、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和資質審核、從業任職資格等有關事項時,行政管理部門將予以審慎審查。
同時,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的相關規定,各政府部門將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中,對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名稱的企業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去年,有一部分企業因為疏忽等原因未按期公示年報,也沒有關注自身的信用狀況,等到相關部門辦理業務時才發現受到了限制追悔莫及,如質監局對其不予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的年審,財政局審核運用財政資金進行的招投標項目時也將其排除在外。
后果3
日常經營活動受限
目前,經營異常名錄信息已被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貸款、擔保、保險等商事活動的參考依據。對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個體戶,金融機構不受理其銀行開戶、貸款等業務。
后果4
信用受疑交易相對方拒合作
市場交易相對方在選擇交易對象時,也對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商事主體進行更為嚴格的審查,甚至取消與其進行的合作。
例如,有一家從事進出口的企業對年報不重視未及時年報,結果在與一家外資企業接洽業務時,對方通過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查詢到這家企業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遂對該企業信用狀況產生疑問,最終取消與該企業的合作。這家進出口企業就因為未及時年報這樣的小細節損失數百萬的訂單。
后果5
載入滿三年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
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滿3年仍未履行信息公示義務的企業,由國家工商總局或者省工商局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所以,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是經營異常名錄狀態持續的結果,是更嚴重的失信行為。
后果6
企業責任人任職將受限
不但如此,企業的責任人也要處處受限。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企業、個體戶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董事、監事、高管相關信息將納入信用監管體系,任職資格相關事項受到限制,三年內不得擔任其他商事主體的董事、監事及包括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等在內的高級管理人員。